原创
2025年11月17日 16:43 1790 阅读本刊记者:陆慧

大连市甘井子区泉水街道公租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5年12月,服务泉水街道6个社区,覆盖4.4万常住人口。辖区居民以低收入公租房群体为主,且老年人、儿童居多,慢性病高发。面对这一特点,中心从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管理、特色诊疗及便民服务几个方面发力,将“小病不出社区、慢性病有人管、健康有保障”的承诺变成了居民触手可及的实惠。“从成立之初到现在,我们坚守的理念就是让公租房社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温暖的健康服务。”中心主任乔娜坚定地说。
健康托底:家庭医生签约织密网,慢性病管理筑防线
作为老百姓身边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心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组建了11支家庭医生团队,每支团队都按“全科医生+护士+公卫人员”的标准配置,实现了辖区6个社区全覆盖。家庭医生团队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每个团队平均管理2 000~3 000人。截至2024年,辖区居民整体签约率达78%,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95%。
针对辖区内3 000余名糖尿病患者、6 000余名高血压患者,中心构建了“筛查-干预-随访-康复”全链条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中心每年联合社区开展2次免费慢性病筛查,为>35岁高危人群测量血压、血糖;每周邀请三甲医院的专家来社区坐诊,对血压、血糖不达标的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转诊;家庭医生定期随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血压、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同时,中心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建立“闭环医联体”,患者向上级转诊后,上级医院会定期反馈病情;出院后,中心的医生再跟进康复护理。“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的服务不脱节并且能接得住,所以居民很放心。”乔娜说,“目前辖区慢性病控制达标率稳居高位,这是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托底的最好证明。”
特色诊疗:深耕中医药服务,满足百姓需求
“当前,老百姓对中医药诊疗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公租房片区,大家收入不高,怕看病花钱多;老人、孩子多,怕西药不良反应多;慢性病患者多,需要长期调理;而中医药具有‘简、便、廉’的特点,正好满足这些需求点。”乔娜坦言,正是看到了这份需求,中心才把中医诊疗作为特色重点打造。
中心的中医馆虽然只有几百平方米,却藏着不少“宝藏项目”,其中督灸疗法具有刺激面积广、温通力强等特点,截至2025年8月,该疗法已服务200人次。埋线减肥法由从大连市中医院进修归来的医生主导,间隔7~21 d埋1次线,不少居民通过这种“绿色疗法”成功减重。除了传统疗法,中心还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2025年,中心熬煮的酸梅汤、手工中药香囊亮相大连市中医药文化夜市,不仅吸引了不少居民打卡,还成了外地游客眼中的“健康伴手礼”。“中医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大家喜欢用中医治疗,现在我们中医馆的患者每天络绎不绝,甚至有外区的居民专门过来就诊。”乔娜说。
便民服务:细节藏温度,服务赢民心
基层医疗机构除了专业性,最重要的是要有温度。在乔娜看来,温度不仅是言语上的关心,更要从居民的小事、难事入手,把服务做到心坎里。为了让居民少跑腿,中心打出了“线上+线下”便民服务组合拳:线上推出家庭医生微信服务群,为签约居民随时答疑解惑,让大家感受到健康守护人一直“在线”;线下则设置了“老年人优先窗口”“退药专用窗口”“方便门诊”,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免费轮椅,针对失能老人、重症患者开展上门体检、上门出诊。考虑到上班族就医时间不方便,中心还特意调整了服务时间,如抽血化验、CT检查延长至18:00,艾灸、拔罐等中医理疗项目也同步延时。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里,藏着中心对百姓服务的真心,也实实在在换来了居民的信赖与认可。
从最初1 000平方米的小站到如今3 000平方米的中心,虽然中心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初心没变。乔娜说:“我们的愿望就是一直做居民信得过的健康港湾,让大家在这里住得安心、过得健康。”
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