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风采 > 文章详情

扎根基层守健康,中西融合优服务——义乌市后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病区的创新实践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5年03月24日 18:02 6339 阅读

本刊记者:陈妮

义乌市后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始建于1953年,位于义乌市西北部,下辖5个服务站、9个卫生室,共有员工330多人,服务辖区32个行政村11.3万人口,其中外来人口>70%。辖区人口流动性大,导致慢性病等疾病管理难度增加。三病区作为中心的5个病区之一,创建于2017年8月,主要负责老年康复和慢性病管理。近年来,在杜鹏主任的带领下,三病区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围绕“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理念,坚持“解决患者一点问题”的服务理念,通过亚专科建设、中西医融合等实践,形成中医药深度融合和超声技术广泛应用的服务特色,探索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新路径,极大地增强了居民的健康获得感。三病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先进科室,杜鹏获评2023年浙江省医师协会优秀青年医师。

亚专科建设赋能基层医疗  

作为一名拥有20年基层临床工作经验的科室负责人,杜鹏深知,唯有提升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真正让基层医疗扎根于百姓心中。多年来,他直面外部环境的变化,客观分析科室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组建了“学习型团队”,同时提出加强亚专科建设的目标,致力于培养社区需求的医生,为科室建设和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科室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着手,通过外派医护人员进修、邀请专家下沉到社区指导教学、内部定期开展专科培训等方式,提升了医生的专业能力。2024年,三病区共开展业务学习及病历讨论80余次,完成规范化培训带教11人,外派进修人员2人。“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位医生掌握2~3项专科技能,亚专科水平达到综合医院主治医师级别,构建覆盖慢性病管理、老年康复、中医治疗等领域的复合型团队。”杜鹏表示。

2024年,三病区成功开展了一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相关的新项目,完成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90余例,心脏康复体外反搏治疗100余例,超声引导下各类介入治疗、神经阻滞、中心静脉置管、小针刀治疗等约300例,其中肉毒毒素注射治疗9例。

创新模式,中西医融合守护百姓健康

在提升医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三病区团队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实施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人全程”健康管理。自2021年开始,团队试点将公共卫生、服务站、慢性病门诊、住院部、家庭病房等纳入统一管理,形成了“住院部+门诊+家庭病床”的全覆盖网络。身为主任中医师,杜鹏依托朱丹溪故里的中医文化优势,提出将中医文化融入社区服务。2023年底,三病区在北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了中医诊疗区,开设针灸、拔罐、中药贴敷等传统中医疗法,获得社区居民的好评。2023年11月—2024年10月,服务站的中医治疗业务收入占服务站总收入的42%以上。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三病区又提出了推动中西医融合理念,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医生应用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联合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辅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为患者制定综合性的治疗方案,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2024年,科室年门诊量达到2.3万人次,住院832人次,病房44张床位的使用率达107%,医疗服务占比达58%。

杜鹏表示,团队下一步将重点拓展儿童中医适宜技术、缓和医疗、阿尔茨海默病照护、血液透析治疗等服务内容,做好服务站和慢性病门诊的节点工作;坚持中西医并举、医防融合;探索智慧医疗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入口场景、服务场景和数字化场景等联动融合;加强一体化管理,实施“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我们始终会坚持以‘解决患者一点问题’的理念服务于患者,‘做更好的自己’是我们医院的院训,也是我们团队刻在骨头里面的东西。”杜鹏说。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