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人物 > 文章详情

张晨:执着基层健康事业的“耕耘者”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5年06月11日 15:14 5232 阅读

本刊记者:陆慧

在湖州市吴兴仁皇山滨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有一位扎根基层30余年的管理者。从青丝到华发,他以“人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把一家“老破小”乡镇卫生院发展到集实干型、教学型、研究型、管理型、智慧型“五型”于一体的社区医院,他就是中心主任张晨。领导中心24年,他以“耕耘者”的执着、“领航人”的远见,带领团队突破传统桎梏,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创新体系。

发展破局:三次跃迁奠定全国标杆地位

2003年,中心还只是一家设施陈旧、人才匮乏的基层卫生院,张晨上任院长之初便立下“建新院、创全国先进”的宏愿,回顾20年披荆斩棘之路,中心发生了3次关键跃迁,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一个关键节点始于2005年。彼时,中医药在基层的普及情况尚处于萌芽阶段,张晨力排众议,推动创建浙江省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他率先在中心设立基层国医馆和中医治未病中心,将治未病理念融入社区健康管理。这一创举不仅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更奠定了中心“中西医并重”的发展基调。

第二个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面对全国示范中心的创建标准,硬件短板成为巨大挑战。张晨提出“三子精神”,即脑子转起来、胆子大起来、步子快起来,他带领团队以“白加黑”的拼劲逐条整改,最终5年内连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项“国字号”荣誉。

第三次跃迁则发生在2020年。张晨敏锐把握政策机遇,推动中心通过首批“优质服务基层行”考核,并启动新院区建设,转型社区医院。最终,中心年服务人次突破50万,成为长三角基层医疗新高地。“努力不会被时光辜负”,这句是他的座右铭,也印证了他对基层健康事业的执着坚守。

管理突围:以创新模式重塑基层健康服务生态

张晨认为,基层医疗机构除了治病救人,更多的是预防、治未病、为居民灌输自己是第一健康责任人的理念。围绕健康管理,他推出一系列创新措施。“健康银行”是张晨的得意之作,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以及“两慢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特定人群通过参与健康活动积累积分,兑换中医理疗、名医问诊等服务。此举不仅激发了居民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6+X健康责任团队”则打破了传统医疗团队界限。“6”指的是上级医院专家、全科医生、社区护士、药师、中医师以及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核心团队;“X”则是中心公卫医生、妇儿保人员、行政人员、街道辖区协管员以及社会志愿者等组成的辅助团队,这一模式促进了居民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互动,形成“全链条”健康管理网络。该模式使家庭医生签约率提升40%,居民满意度达98%。

人才筑基:以科研、教学锻造核心竞争力

张晨将“科研与教学”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八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即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科研、教学。

同时,张晨积极构建“带教-实践-科研”一体化体系。一是结合基层特点,设计前瞻性研究项目,如认知健康管理、中医馆、消化名医工作站等,提升科研能力。二是科学规划,推进城市健联体示范区建设,强化医防融合,提升全国示范中心品牌影响力。三是长远人才培养,引进、培养科研教学技术型人才,申报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引领卫生改革与专科发展。2023年,张晨主持申报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共体下基层全科能力的提升》成功获批。

站在新院区启用的节点,张晨的蓝图更加宏大:以“五型医院”为路径,打造“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新高地”。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管理者的智慧,更是一名基层医者执着于基层健康事业的初心。正如他所言:“用预防的逻辑做医疗,用共情的智慧建制度,每一份平凡坚守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