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人物 > 文章详情

林坚:探索老龄化健康管理“小营模式”的领路人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5年03月24日 16:58 6164 阅读

本刊记者:陆慧

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有一条承载着红色历史与为民情怀的“红巷”,正悄然书写着老龄化时代基层健康管理的新篇章。小营街道作为杭州市主城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街道之一,>65岁老年人口占比32%,>80岁高龄老年人达9%。面对“银发浪潮”的挑战,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林坚带领团队,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探索出可复制、可持续的老龄化健康管理“小营模式”,为基层医养结合、医防融合提供了生动实践。党建领航:让健康服务敲开“最后一扇门”

“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不仅包括专业的医疗,还包括温暖与陪伴。”林坚将党建引领作为破解老龄化难题的核心抓手,提出“党建+志愿服务”模式,以“书记领办项目”为载体,打造“尚医生党员志愿者引领全人全程全周期健康管理”品牌。林坚牵头组建“红巷杏林”党员志愿服务队,带领党员利用工作之余发起“健康敲门行动”,为>80岁高龄及独居老年人提供上门血压、血糖监测,防跌倒风险评估,营养干预等个性化服务。2年来,这支由30名党员组成的队伍累计服务>1 000人次,将健康关怀送到老年人床边。

党员志愿者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更是老年人生活的“贴心人”。林坚说:“许多老年人长期卧床,我们主动上门,既是送健康,也是送安心。”通过一次次上门服务,团队形成了“需求摸排-精准服务-动态跟踪”闭环管理模式,荣获2023年度小营街道“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基层党建与健康管理融合的示范标杆。

全专联合:丰富家门口的“一站式”医养服务

面对老年人多病共存、诊疗复杂的现状,林坚提出“全专联合门诊”模式。中心联合省市三甲医院资源,在全科门诊的基础上开设内分泌科、心内科、肿瘤科等19个专科门诊,并创建上城区首个老年病特色专科。全科医生与专科专家协同诊疗,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综合评估与管理。“除了慢性病治疗,我们更关注营养、心理、衰弱等综合问题,将关口前移。”林坚介绍。

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在林坚主任的带领下,中心打造“沉浸式”中医馆,整合针灸、推拿、养生功法等,将中医适宜技术融入老年人健康管理,更好地服务老年人。“一碗汤药、一次推拿,是治疗,更是文化传承。”目前,中心中医师占比近60%,年服务近20万人次,成为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支撑。

数智赋能:织密老年人慢性病管理“防护网”

随着当前科技的飞速发展,林坚深谙数字化对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价值。中心依托5G技术,为高龄独居老年人配备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数据直连家庭医生端,一旦出现异常,医生可立即远程指导或启动转诊机制。这一“数智护老”模式被纳入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优秀项目”,惠及辖区数百名慢性病老年人。

中心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建“双签约”服务,通过线上平台实现全科医生与三甲医院专家的无缝对接。老年人签约后,既能享受社区基本医疗,又可一键咨询专科医生,破解“挂号难、跑腿累”的痛点。

创新融合:打造“医养护”幸福驿站

如何让养老更贴近生活?林坚将目光投向社区“最后一公里”。通过整合社区卫生站与日间照料中心资源,中心打造“医养护驿站”,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护理、日间托养等综合服务。驿站内设长护险康复区、中医理疗室、老年活动中心,成为老年人“家门口的健康综合体”。“以前,看病是看病,养老是养老,现在一站就能解决。”一位常驻驿站的老年人感慨。目前,小营街道已建成2个示范驿站,未来计划推广至12个社区,真正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从“健康敲门”到“数智赋能”,从“全专联合”到“医防融合”,林坚带领团队以“红巷精神”为底色,用创新与实践回应时代命题。正如他所言:“基层卫生的使命,不仅是治病,更是守护每一位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在这条探索之路上,“小营模式”正为全国老龄化健康管理提供一份温暖的杭州答卷。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钱浩来:凝心聚力,坚定前行,开新局
2025年01月17日 14:01
1790 阅读
曹亚军:社区健康守护者的使命与愿景
2025年01月17日 13:39
3506 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