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人物 > 文章详情

打造中医护理与居家养老深度融合的“试验田”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5年04月17日 10:43 5581 阅读

本刊记者:陆慧

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幸福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有这样一位“健康守门人”,他既是扎根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又是将中医护理应用于居家养老的践行者。作为一家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掌舵人”、多家中医医疗机构及养老院的负责人,段磊带领团队以中医护理为特色,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探索出一条社区“医养结合”的新路径,成为基层卫生服务的典范。以中医智慧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段磊说:“基层是医疗与养老需求最直接、最密集的地方,常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面对辖区5 600余名老人,且多数为高龄、独居、失能者,段磊意识到传统医疗模式难以满足居家养老的多样化需求。“中医讲究‘三分治,七分养’,护理的价值不亚于治疗”,他提出将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融入居家养老服务,通过“个性化护理、家庭参与、预防保健”三位一体的模式,让中医技法从医院走进家庭。为此,他主导组建了一支跨专业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有多年三甲医院重症护理经验的护士、深耕中医临床的专家和擅长健康科普的医生。团队通过入户评估,为每位老人量身定制护理方案。

1名92岁的患者因摔伤长期卧床,家庭医生为其制定中医康复计划,并联合艾灸、推拿治疗,半年后患者已能独立行走;1名患有多种慢性病且行走困难的老年人通过中医饮食调理和穴位埋针治疗减重10余斤,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以人为本,就是要从老年人‘一顿饭能否自理’‘一夜醒几次’这些细节切入服务。技术可以标准化,但服务必须个性化。”段磊常对团队成员说。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中医护理逐渐成为居民口中的“健康法宝”。

创新让中医护理在居家养老中焕发新生

中医护理的优势在于‘治未病’和整体调理,但如何让理论落地生根?段磊用创新打破了桎梏。为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段磊带领团队通过健康问卷、体质辨识等手段将老年人分为健康、亚健康、慢性病、失能4类,并开展差异化服务。对于慢性病患者,中医师根据其病情开具药膳食谱,护士指导患者每天练习八段锦;对于失能老年人,康复师根据其肢体活动情况制定床边运动方案,减少药物依赖。同时,中心引入AI智能中医监测设备,实时采集老年人血压、脉象等数据,系统自动预警异常情况。若老年人出现血压骤升等异常情况,医护人员立即上门调整护理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段磊说:“家属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服务才能长效化。”为了促进家庭参与护理,段磊推出“家庭健康积分”机制,鼓励家属学习简易中医技术。家庭医生团队录制3 min“坐式八段锦”视频,指导患者家属观看,同时为其发放标注十大保健穴位的按摩手套,并定期组织家属线下培训。一位老年人的家属感慨:“以前只会给老年人喂药,现在学会按摩内关穴,老年人睡眠质量提高了,家庭关系也更融洽了。”

智慧管理构建可持续服务生态

段磊说:“创新需要土壤,而管理就是培育这片土壤的关键。”为了构建可持续的服务生态,段磊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机制建设。为突破资源瓶颈,段磊积极争取卫健委、民政、医保等部门支持,推动中医护理项目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捐赠、服务收费等渠道拓展资金。同时,他主导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建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他组建了一支由中医师、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组成的“黄金团队”,并建立“师带徒”培训机制。在段磊的带领下,中心特殊人群签约率>95%,居民满意度达100%,慢性病控制率提升了60%。中心由此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获得“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的称号。“我们的经验证明,基层也能做精做专。”段磊说。

面对“老龄化”加速的挑战,段磊的规划清晰而坚定:一是升级智能化设备,扩大中医护理服务半径;二是联合保险公司开发健康保险产品,为中医护理服务提供资金支持;三是与高校共建“中医医联体”,推动产学研融合。“‘医养结合’是必然趋势,这条路虽难,但要有‘我不干谁干’的魄力和决心。”面对挑战,段磊掷地有声,他正筹划将服务扩展至更多社区,并探索“时间银行”等邻里互助模式,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愿景照进现实。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钱浩来:凝心聚力,坚定前行,开新局
2025年01月17日 14:01
1790 阅读
曹亚军:社区健康守护者的使命与愿景
2025年01月17日 13:39
3506 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