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风采 > 文章详情

转型驱动发展,“小机构”守护“大健康”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5年04月17日 10:41 4909 阅读

本刊记者:陆慧

新疆天山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仓房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一家有着40余年历史的基层医疗机构。近年来,该中心在转型中不断突破,通过医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特色科室建设等创新模式,成为基层医疗发展的标杆。近日,本刊编辑专访了中心主任徐斌,听他讲述如何以“小机构”守护“大健康”,书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洞察基层需求,确定服务导向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基层为核心使命。徐斌主任开门见山地说:“基层医院的核心使命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可及的医疗服务。”徐斌主任拥有30余年临床经验,亲历了中心从传统职工医院向现代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型。

面对医疗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中心精准定位社区居民需求并调整了发展方向。如针对老年人口比例高、慢性病管理需求大的特点,中心将医养结合作为转型重点;针对儿童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心优先建设特色儿科。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定位,让中心在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2024年,中心门诊量达到11.5万人次,并且始终保持“零医疗事故”的记录。

医护深度结合,破解老龄化健康难题

作为机构发展的核心抓手之一,医养结合是中心深耕实践的领域。中心运营的老年公寓管理95名老年人,并为130名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日常护理和慢性病管理服务。通过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中心实现了“医疗进养老”的全链条服务。如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医护人员定期调整用药方案、指导生活方式,并通过健康档案动态跟踪病情。数据显示,参与医养结合服务的老年人慢性病控制率提高30%,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中心还组建了专业护理团队,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这种“医疗护理+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既减轻了家属的照护压力,又降低了社会养老成本,成为医养结合实践的典范。

家庭医生签约,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中心深化健康服务内容的另一重要举措。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可享受定期健康评估、疾病预防指导及个性化健康管理。医院还针对低收入群体和流动人口推出医疗费用减免政策,并开展免费健康检查。2024年,家庭医生团队累计签约居民32 477人,签约率95.98%,服务满意度达98%。

儿科与中医“双引擎”,驱动特色科室建设

在徐斌主任看来,基层医院要赢得信任,必须打造“人无我有”的专科优势,中心儿科便是典型范例。为了解决区域内儿童医疗资源匮乏的痛点,中心副主任阿不都外力·玉山亲自带队筹建儿科,科室配备中、高两级职称医师,在小儿急救、呼吸、消化、内分泌等方面形成特色。徐斌说:“儿科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让家长安心。”某个休息日,1名高热惊厥的幼儿被紧急送往中心,中心副主任得知消息后迅速打车赶到医院,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快速稳定了患儿病情。正是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赢得了越来越多周边居民的信任。

中医科的崛起则是另一大亮点。中心整合资源建立中医馆,引入针灸、推拿、中药敷贴等传统疗法,并配备红外线热成像等现代设备。徐斌介绍:“中医科每周都有中医专家坐诊,患者无需奔波就能享受优质资源。”通过传统疗法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中医焕发新活力,大量居民慕名而来。

为了应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徐斌主任表示:“未来,中心将更加注重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升级和服务优化,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医疗’。”从医养结合到特色科室建设,中心在不断转型升级中找到发展方向,并以创新实践诠释基层医疗的价值,未来也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展现“小机构”守护“大健康”的魄力,探索基层医疗的更多可能性。

微信扫一扫
收藏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