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5年03月24日 17:06 6983 阅读本刊记者:陆慧
在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16.2万居民的健康守护重任,落在一家仅有134名职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肩上。作为均禾街唯一的公立医疗机构,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没有三甲医院的庞大资源,却凭借创新管理模式和精准服务定位,使门诊量稳居全区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位。
从城市版“一元钱看病”的惠民模式到覆盖全辖区的“15分钟就医服务圈”,从创建社区医院到建设胸痛救治单元,中心用实干与担当破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成为白云区基层医疗的标杆。2023年至2024年,中心斩获省市级荣誉10余项,门诊量增长>137%,居民满意度达95%,其发展经验值得深入探析。
破题“看病贵、看病难”:从“一元钱看病”到“15分钟就医服务圈”
“基层医疗的核心是让居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朱永辉开门见山地指出。2022年6月,中心在石马院区率先试点城市版“一元钱看病”项目[居民在医保报销后,个人仅需支付1元钱即可享受普通门诊服务,目录内药费全免(不含检查及中医理疗)],迅速引发关注,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钱从哪来?能持续吗?”
面对疑问,朱永辉算了一笔账,医保承担60%,剩余40%由村委和企业捐赠补足,政府街道办提供保底支持,通过“医保结算打底、村委补贴托底、社会捐赠助力、政府投入兜底”的四维资金池确保可持续性。2023年共筹资90万元,享受“一元钱看病”22 500人次,共减免签约费和药费合计42.3万元。2024年共筹资110万元,享受“一元钱看病”51 826人次,共减免费用74.63万元。项目运行以来,门诊量翻倍增长,资金使用率始终控制在安全线内。朱永辉说:“过去,辖区内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因药费负担重自行停药或放弃治疗,推行这个政策后,糖尿病患者本地就诊率>90%,血糖控制率也从<50%提升至85%。”
在解决“看病贵”的同时,针对居民反映辖区内医疗资源匮乏、“看病难”的问题,中心同步构建“1+4+1”网格化服务体系——1个主院区,4个分院区,1个延伸服务站,打造“15分钟就医服务圈”,居民步行≤15 min即可就诊,中医、妇科、康复等科室全覆盖。“居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方向,我们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朱永辉说。
解题“医防割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均禾样本”
“如果只治病不防病,基层医疗永远是被动的‘救火队’。”在朱永辉看来,家庭医生签约是打通医防融合的关键抓手。截至2025年1月,中心签约居民达8.29万人,签约率>50%。
为打破“签而不约”的困境,中心首创“季度考核+动态激励”机制,家庭医生团队需完成健康档案更新率、慢性病控制率等10项指标,考核达标方可领取服务费。朱永辉说:“我们要求医生不仅‘坐诊’,更要‘跑社区’。”2024年,家庭医生团队累计建立家庭病床207张,组织八段锦健身、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等活动48场,老年人防跌倒项目惠及1 200余人。
2024年全区考核中,中心“家庭服务获得率”为92%,“服务总体满意度”为95%,综合成绩位列全区第2名。“居民把家庭医生当朋友,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朱永辉说。
立题“长效发展”:5年规划与智慧赋能
从2020年“优基推荐单位”到2024年成功创建社区医院、胸痛救治单元,中心的每一步都踏实而有规划。朱永辉坦言:“基层医疗不能‘打游击’,必须用长远眼光谋篇布局。”2025年3月,中心计划上线线上问诊、药品配送等功能。站在新起点,中心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扩建万平方米新院区,深化“医防融合”模式,争创华南地区慢性病管理示范单位。
谈起中心未来的发展目标,朱永辉坚定地说:“我希望通过不断创新和数个特色专科的建设,将中心打造成白云区甚至广州市基层医疗单位的一张名片。期待有一天,居民提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再觉得是‘不得已的选择’,而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这里能护佑他们的健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