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风采 > 文章详情

金扬现:百姓获得感是机构发展的源动力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3年10月19日 14:51 2517 阅读

本刊记者 夏初

 

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现设有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社区服务团队,服务面积2.7平方公里,覆盖12个社区。中心曾获得“WHO健康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省五星级预防接种门诊”等荣誉称号,并于2021年顺利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级评审复核。

 

金扬现任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作为一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其将丰富的工作经历不断转化为驾驭工作的能力,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带领着机构持续稳步发展。在金扬现副主任眼里,只有以百姓健康需求为中心,以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目标,才能为机构注入发展源动力。

 

近年来,中心以推进“两慢病”改革为切入口,借助数字化赋能,大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辖区百姓带来一系列的改革红利,大大提升了百姓获得感。

 

探索“两慢病”改革,把患者留在家门口

 

2022年,中心紧紧依托市医联体“双循环”机制,以建设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和实施慢性病路径化管理为导向,探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全科教学门诊与一体化门诊的融合,逐步建立医防融合、数字赋能、资源共享和分级诊疗的协同机制,切实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据金扬现副主任介绍,中心一方面根据《基层机构“两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标准和服务流程指南》,合理规划并设置诊前服务(包括诊前服务区、候诊)、诊中服务(全科诊室、全专科联合门诊)、检查区、诊后管理,重塑慢性病患者就诊流程,为居民提供更舒适的一站式规范化服务。另一方面,中心借力数字化改革赋能规范慢性病诊疗管理路径,以家庭医生提质增效为目的,利用“AI慢病助手管理系统”,通过诊前的健康屋自动采集数据、发放健康调查问卷,诊中的路径化管理、健康处方打印个性化指导、诊间随访,诊后的健康数据同步上传、智能评估,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路径化智能管理。同时通过对慢性病并发症和危险因素的监控、分析、提示,让患者切身感知慢性病管理带来的变化,大大提升了患者就医获得感。

 

“在此过程中,中心强化医防融合的服务模式。组建全专融合型家庭医生团队,包括基层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上级医院的专科医师等有关人员。基层全科医生作为慢性病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的负责人和协调人,与专科医师及团队内其他成员共同对‘两慢病’患者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持续的生活方式干预、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分级分层的定期随访管理、预约复诊、及时转诊、年度体检和周期性健康评估。”金扬现副主任进一步补充说。为夯实“两慢病”改革基础,中心还充分利用好辖区优质医疗资源,在19个全专联合门诊的基础上,以“两慢病”一体化这个健康大平台,激发并带动业务和亚专科的能力提升。

 

“互联网+”引领打造共享诊室

 

中心地处爱国卫生工作发源地——小营巷,为进一步传承发扬“敢为天下先、甘做孺子牛”的红巷精神,践行“为百姓健康谋福祉”的服务理念,中心在小营巷社区卫生服务站率先打造“共享诊室”试点。

 

“所谓‘共享’,就是以科技力量整合省市级优质医疗资源汇集于社区诊室,以实现预约挂号、远程诊疗、电子检查报告、随访、转诊等就医服务为基础,以签约服务为纽带,打通互联网+智慧医疗平台,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如社区医生通过该平台在站点内开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无法提供的PET-CT、磁共振等检查项目, 诊间快捷申请,精准预约检查时间。患者拿到预约单可以直接到合作单位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可回传至共享诊室全科医生的电脑,患者可以自主选择治疗地点。”金扬现副主任介绍说。

 

说起下一步发展规划,金扬现副主任表示,中心将充分利用分中心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康复医学及其他特色学科建设,并打造社区名医工作室,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惠及辖区群众。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踏石留印抓业务,助推机构服务能力再升级
2023年01月29日 10:11
3597 阅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何权瀛
2023年01月22日 22:16
3955 阅读
刘敬:躬耕管理数十年,助力机构新发展
2023年01月14日 13:58
2804 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