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诊疗 > 文章详情

汇总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中的基药品种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转载自:原创 2023年01月15日 14:09 4036 阅读

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住院患者中有10%~20%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其中,5%因严重ADR而死亡。我国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据统计,每年5 000多万的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是因药品不良反应而入院的,其中25万~50万人属于严重不良反应,约19万人因此而死亡。国家ADR监测信息从2001年11月的第1期到2015年7月为止共发布了67期药品不良反应通报,涉及100多个品种。本文重点讨论不良反应通报中与国家基本药物有关的品种(2012年版)。

不合理用药情况汇总

通报中严重不良反应较多,除与药品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患者个体差异及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在医生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超适应证用药

例如维生素K1注射液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临床上个别医生却用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缓解气管、肠道、胆道平滑肌痉挛”;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适用于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和部分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个别医生却用来治疗“牙周炎”“胃肠型感冒”等疾病。

超剂量用药

例如克林霉素注射液说明书中提示,“本品用于成人时,中度感染0.6~1.2 g/d,可分2~4次给药;严重感染1.2~2.4 g/d,可分2~4次给药,或遵医嘱。”国家中心数据库显示,有的病例仅单次给药剂量就达到1.2~6.0 g。

有的医生给予某肺部感染的患者注射用头孢唑林钠5 g,1次/d给药。头孢唑林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抗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血药浓度在体内代谢达到最高后慢慢下降,当降至无效浓度时就要进行下一次用药,可尽量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时间,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说明书中规定本品应分次给药,目的是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使24 h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时间>60%。头孢唑林达到最小有效浓度后再增加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其抗菌效果,如一次即给予1 d总用药量,不仅会使药效降低,还会造成血药浓度过高,增加代谢负担,导致用药风险增加。

禁忌证用药

例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说明书中提示,“本品可将胆红素从血清白蛋白上置换下来,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可能发展成核黄疸,应慎用或避免使用本品。”但国家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资料显示,临床上仍然存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情况。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例如左氧氟沙星与茶碱联用后未调整后者的剂量。再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里加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也增加了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

用药速度过快

例如维生素K1注射液静脉注射时宜缓慢,给药速度≤1 mg/min;静脉注射过快,>5 mg/min,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等,但有的护士却为了省事,人为地加快了注射速度。

配伍禁忌

临床中有很多药品都宜单独给药,尤其是中药注射液,但临床中清开灵注射液与头孢唑林钠同瓶滴注、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同瓶滴注的现象还屡屡发生。

科学用药,合理规避不良反应

规范合理用药,严格遵守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文件或指导原则执行,分级管理。中药应按中医理论辨证用药,不能用西医的观点来套用中药。严格控制静脉用药指征,能口服的就不注射,能肌内注射的就不静脉滴注。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与用药史,在药品的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等方面都要严格把关,切忌麻痹大意,想当然地“经验”用药,人为增加不良反应的产生。

加强用药监测,尤其是通报中已有的药品

例如使用雷公藤制剂应注意检查血、尿常规,加强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监测;使用注射用头孢拉定、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应注意监测肾功能;使用阿米卡星注射液应注意监测听力;使用氯氮平注意血象的监测。

扩大关注范围,不放过一条“漏网之鱼”

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喹诺酮类抗生素不仅要关注已通报的品种,也要关注与其药理性质相似的药品。含马兜铃酸的中药、雷公藤制剂要关注与其成分相似的药品。

跟踪国外信息,规避用药风险

由于药品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再加上药品的研制类型不同、上市时间不同、观察范围及上报情况不同,国外发达国家的用药警示信息可以弥补我国在这方面数据上的空白,为医务人员提供有益的安全用药提示,尽量规避或是减少用药风险。

尽到告知义务,避免或减轻ADR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例如喹诺酮类药物有光敏反应,药师在用药交待时就要告知患者应量避免接触日光及紫外光,或是使用防晒霜、穿戴遮光衣物进行预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使用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等。影响药品安全性的因素很多,如患者年龄、生理状况、食物、药物之间的配伍等,哪一个环节不注意都会引发不良后果,提前预防,对于避免或是减轻ADR给患者造成的伤害是很有必要的。

加大科普宣传,倡导科学用药理念

在人体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人体自身的防御功能是第一位的,药品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有的疾病并不需要药品治疗,完全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控制或是加强体育锻炼来达到治疗目的。

科普宣传,对于国民建立正确的科学用药理念与安全意识,走出用药误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温馨提示:点击下列图片看大图

作者

福建省莆田市盛兴医院药剂科 张旭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基层医生降糖药物使用常见误区
2023年01月27日 15:01
3466 阅读
FDA要求降低舒乐安定的起始剂量
2023年01月22日 21:56
1790 阅读
再谈小儿发热如何选药
2023年01月17日 18:14
3027 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