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群中,存在口腔疾病的不在少数,而且常常不被重视。妊娠期女性的雌激素及黄体酮水平增高,会导致牙龈毛细血管的扩张和充血,引起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牙龈的充血和水肿。若孕前即存在口腔疾病,孕期则极易复发甚至加重。且现已证实,牙病容易导致早产、流产及低体重儿的出生。故孕前切莫忽略口腔保健及口腔疾病的治疗。
孕前应该进行口腔检查
虽然口腔检查并没有列入孕前检查的常规项目,但医生都会建议准备怀孕的妇女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因为妊娠期口腔问题对胎儿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很多人在妊娠期间口腔环境恶化,加上怀孕期间女性激素的影响,容易引发妊娠性牙周炎及龋齿。但实际上怀孕并不是引发龋齿或牙周炎的直接原因。有调查显示,妊娠期牙周炎并不是所有的孕妇都会有,口腔状况良好的孕妇没有局部刺激的存在,并不会引起牙周炎或龋齿;如果孕妇妊娠前患有牙周炎,妊娠期会因为激素的改变以及口腔环境的改变促使某些致病菌孳长,使原有的牙周炎更加严重。
孕妇患有牙周炎可能会导致胎儿早产或出生时低体重。牙周炎是由牙菌斑引起的牙周组织炎症,妊娠之前轻微的牙龈炎,妊娠之后往往会恶化,引起牙龈红肿、出血和疼痛。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有时候甚至会引起早产,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与血液中反应体内炎症的“细胞因子”的数量有关。炎症细胞因子浓度的上升不仅表示体内发生了炎症,还表示母体出现分娩的信号。可以推测,孕妇的身体把牙周炎带来的炎症判断成了已经做好了分娩的准备,于是开始进行宫缩的发动。另一方面,如果孕妇因牙痛而进食困难,会导致营养摄入障碍,从而间接地影响胎儿的健康,增加低体重儿出生的风险。
正是在这个容易患牙周炎的特殊时期,孕妇在生活中注意保持牙齿的健康尤为重要。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孕妇都会发生这一现象,没有炎症的健康的牙龈就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准备妊娠的妇女应该在妊娠前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建立一个健康的口腔环境,从而避免在妊娠期间因为发生口腔急症所带来的治疗风险。再者,口腔治疗期间需要做X线检查,而且口腔治疗的药物可能会有毒性,为了安全,最好在妊娠前数月进行治疗。
备孕时如何处理口腔疾病
在妊娠前应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并及时处理各种口腔问题,包括龋齿填充等,避免在妊娠期发作。如果发现有牙龋炎要立即给予超声洁治,对牙周炎做系统的牙周治疗。其次,孕期冠周炎的发病率也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孕前没有对智齿进行预防性处理,留下了隐患,导致了局部炎症的发生,应在孕前查体中发现智齿并及时给予助萌或拔除。对于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在孕前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有研究表明,全口洁治术是彻底去除牙结石及菌斑的有效方法,能显著降低妊娠期牙龈炎的发病率。
如何维持口腔健康
吸烟和饮酒是牙周炎已知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备孕状态下更是禁忌,所以应尽量避免。饭后彻底漱口,少吃软食、黏食及甜酸食品,多吃对牙齿有洁净作用的苹果、蔬菜等。有意识地增加咀嚼的次数,可以加大唾液的分泌量,帮助自我清洁口腔。并同时注意多摄取水分。若牙龈指数为1级以上,应给予超声洁牙,清洗牙石及牙菌斑。
要选择细头的牙刷,最好选择预防牙周炎专用牙刷。根据口腔情况选择牙膏的品种等。坚持每餐后刷牙也很重要。
预防牙周炎的刷牙方法
预防龋齿和牙周炎,应该分两步刷牙。首先,可以用自己习惯的刷牙方法,大体去掉牙齿上的污垢。然后用舌头舔舐牙齿与牙龈接触的部分,如果有感觉不太光滑的地方,就说明那里没有刷干净。接下来,重点清洁这些部位。像握住铅笔一样拿好牙刷,不要过分用力,轻柔地颤动牙刷清洁。如果牙龈出血,则说明给牙龈带来了负担。牙龈发肿、发红的部位,接触牙刷也会伴有痛感,应该像对牙龈按摩那样温柔地刷牙。回避疼痛的部分,反而会恶化疼痛部位的牙周炎,要坚持清洁干净。
孕前应积极进口腔检查,并处理口腔疾病的隐患,做好口腔保健工作,防患于未然;发现已存在的牙龈炎、牙髓炎、牙周炎、根尖炎等口腔疾病,积极地进行诊治,以防后患。只有孕前保持良好的口腔状况,孕期口腔保健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同时重视孕期的口腔保健,以减少准妈妈们口腔疾病带来的困扰。()
作者: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夏凤芹
(指导:北京协和医院 马良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