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5年05月14日 18:17 1675 阅读 【发表证书】巫志勇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影像中心
近年来,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上升。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肺结节检出率高达20%~30%。面对报告单上的“肺部阴影”“磨玻璃结节”等字眼,许多人陷入焦虑:这是癌症吗?需要手术吗?本文将从科学角度解析肺结节,帮助您理性认识、科学应对。
一、肺结节的定义与分类
肺结节是指影像学表现为最大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较肺实质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根据其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按大小:微小结节(<5 mm)、小结节(5~10 mm)、结节(10~30 mm) 。
2.按密度: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磨玻璃密度结节。
3.按性质:良性(如炎症、结核、钙化灶)或恶性(如肺癌)。
重要提示:约95%的肺结节为良性!首次发现时无需过度恐慌。
二、肺结节的可能成因
(一)从西医角度来说,一般有如下几点相关因素
1.感染:细菌、真菌、结核等感染后的瘢痕。
2.炎症:肺炎、风湿免疫疾病引发的非感染性炎症。
3.先天因素:血管畸形、错构瘤等。
4.环境暴露: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接触。
5.恶性肿瘤:早期肺癌或转移性肿瘤。
(二)从中医角度来说,有如下几点相关因素
1.情志失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形成肺结节。
2.饮食不当:饮食不当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湿热内生,影响气机、气血运行进而形成肺结节。
3.外邪侵袭:外界各种病因,如寒、热、湿、燥、风、火等,如果人体正气不足,外邪容易侵袭,导致气血不畅,容易形成肺结节。
4.正气亏虚:正气不足、肺气损伤,可能会导致肺结节形成。
三、如何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
1.影像学特征
(1)良性提示:边缘光滑、钙化明显、长期无变化。
(2)恶性警示:分叶状、毛刺征、胸膜牵拉、快速增大。
2.动态随访观察
(1)<5 mm微小结节:年度低剂量CT复查。
(2)5~10 mm结节:3~6个月首次复查,稳定后延长间隔。
(3)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需更密切监测。
3.辅助检查
(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评估代谢活性。
(2)血液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
(3)穿刺活检:高风险结节的确诊手段。
四、肺结节的处理策略
(一)无需治疗的情况
1.长期稳定的小结节。
2.明确良性特征的结节(如钙化灶)。
(二)需积极干预的情况
1.结节增大超过8mm及以上,倍增时间符合肿瘤生长规律。
2.出现恶性影像特征:(1)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2)病灶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其中实性成分增加;(3)血管生成符合恶行肺结节规律;(4)出现分叶、毛刺和或胸膜凹陷征。
3.高危人群(吸烟史、肺癌家族史)。
(三)治疗方法
1.微创手术:胸腔镜下肺段/亚段切除,保留更多肺功能。
2.立体定向放疗(SBRT):适用于无法手术的早期肺癌。
3.射频消融:针对特定位置的小结节。
五、破除常见误区
误区1:“肺结节=肺癌”
真相:首次发现的肺结节恶性比例不足5%,需结合动态观察判断。
误区2:“手术切除最保险”
真相:过度治疗可能损伤肺功能,需权衡获益与风险。
误区3:“中药可消除结节”
真相:尚无明确证据支持药物可消除已形成的结节,定期随访才是关键。
六、预防与日常管理
1.定期体检筛查:定期进行肺部检查是早期发现肺结节的重要手段,低剂量CT是筛查肺结节的有效手段,若发现结节需及时就医。
2.饮食调整: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E、A和硒的食物,如坚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护肺部健康。
3.锻炼身体: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慢跑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免疫力,改善肺部气体交换效率,帮助维持肺组织弹性,减缓因久坐或呼吸浅表导致的局部循环不良。同时适当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加上代谢废物排出,可减少体内慢性炎症水平,对减少肺内结节形成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呼吸困难和疲劳。
4.戒烟限酒:严格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饮酒应适量,避免过量饮酒对肝脏和肺部造成损害。
5.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肺结节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变化。
6.心理调适:肺结节患者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同时,积极了解肺结节的相关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7.生活习惯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避免熬夜,夜间11点前入睡(养肝血,助肺气肃降),避免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8.居住环境: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空气污染物的吸入。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二手烟、粉尘等。
9.避免吸烟与二手烟:吸烟是导致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肺癌和肺结节的形成。因此,戒烟并避免长时间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是预防肺结节的关键。
10.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确保居住和工作环境中的空气清洁,减少有害气体和微粒物质的排放,例如通过使用环保材料装修、安装空气净化器以及定期开窗通风等方式来实现。
11.职业防护:对于从事可能产生粉尘或有害气体职业的人群,应严格执行职业安全规程,配备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防护服等。
结语
肺结节是健康管理中的常见课题,既不能掉以轻心,也无需谈“结”色变。科学认知、规范随访、理性决策,才是应对肺结节的最佳策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真正守护呼吸健康。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科普用途,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声明】
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已收录本网站“健康科普”作品库,作品编号:SQKP-XF2501。版权属《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和健康强国基层慢病综合管理平台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