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1 忽视注射部位的选择与轮换
胰岛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法,最好是选取皮下组织相对较厚的部位以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如腹部、手臂前外侧、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等处。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该部位皮下组织比较肥厚且神经分布相对较少,不仅有利于胰岛素充分吸收,而且误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较低,由注射带来的不适感比较轻微,也最容易进行自我注射。
不同胰岛素注射部位有所不同
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用来控制餐后血糖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者,因为要求尽量快地起效,所以一般选择吸收较快的腹部进行注射,以利于胰岛素快速起效;而基础胰岛素(主要指中、长效胰岛素),由于要求吸收平稳、缓慢,所以一般选择吸收较慢的大腿前外侧或臀部进行注射,以减少或避免低血糖(尤其是夜间)的发生。
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
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产生硬结,使胰岛素吸收延迟或不稳定,进而影响血糖控制。
注射部位的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轮换。不同注射部位的轮换是指在腹部、手臂、大腿和臀部间的轮换注射,有2种方法:一种是按照左边1次,右边1次的方法;另一种是按照左边1周,右边1周的方法。
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则要求从上一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大约2 cm)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应尽量避免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注意:在选择腹部注射时,应避开脐周半径3~5 cm以内的范围,因为该区域的血管比较丰富。
错误2 忽视对注射部位的检查与消毒
注射前应仔细检查注射部位,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瘢痕、硬结、凹陷、触痛及炎症征象,应更换注射部位,否则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另外,注射前应使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5~6 cm。
注意:切记不可用碘酒消毒。
错误3 重复使用一次性针头
许多打胰岛素的患者,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往往一个针头用1周甚至更长时间才更换,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针头多次使用会造成针尖变钝、产生肉眼不易察觉的缺口和倒钩,不仅会使患者注射时痛感增加,而且容易产生皮肤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并增加感染及断针的概率。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遵守针头“一针一换”的原则。
错误4 对注射角度重视不够
为了确保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层,必须根据患者身体胖瘦以及所用针头的长短,来决定进针的角度。如果是儿童或体型偏瘦的成人,最好选择较短针头(4 mm、5 mm)注射,此时可垂直注射,也无须捏起皮肤;但若使用长针头(8 mm)注射,则必须捏起皮肤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并以45°角进针,以降低将胰岛素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当然,如果是体形肥胖的患者,可一律采用垂直注射。在整个注射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针头的注射角度不变。
错误5 注射前不注意排气,注射完毕后立刻拔针
注射前首先要排气,方法是针尖朝上轻轻推动注射键,直到有一滴饱满的药液挂在针尖上。如果排气不充分,会导致注入药量不准,影响血糖达标。此外,为了确保胰岛素能得到充分吸收,注射完毕后不要立即拔出针头,至少停留10 s,方可顺着进针方向拔出针头。
错误6 注射装置选择、保管不合理
胰岛素注射笔具有剂量调节准确、操作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患者容易掌握,建议患者尽可能使用胰岛素专用注射笔注射胰岛素。
注意:胰岛素笔芯不能冰冻,也不能暴露在阳光下。一般来说,未开启的胰岛素笔芯可储存在2~8℃环境下(冰箱内),开启后装入胰岛素笔内的笔芯在室温下(25℃)可保存1个月左右。
错误7 注射前忘记混匀胰岛素
短效和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外观看上去是无色透明的,可直接注射。对于外观不透明、非单一组分的胰岛素,如各种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及其类似物(诺和锐30)、低精蛋白胰岛素(NPH)等,不管是瓶装还是预充笔型制剂,都需要在注射前通过翻转或滚动的方法进行充分混匀。
错误8 注射时间随意
速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应在餐前即刻注射,短效或预混胰岛素在餐前半小时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是在每晚睡前(21:00-22:00)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可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注射。
作者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王建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