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血压 > 文章详情

规范测量血压,你真的做到了吗?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3年01月25日 16:45 4016 阅读

接诊患者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即血压、心率(律)、呼吸、休温和意识。而血压则是基本且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其正常标准为收缩压<120 mmHg,舒张压<80 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 mmHg。正确的血压测量是正确诊断的前提,别以为这是一项很基本的工作,但很多临床医生未必做到“规范”。本文就来讲讲规范测量测压的问题。

规范测量血压的方法

●患者采取卧位或坐位,脱掉一侧上肢衣袖,裸露上肢,伸直并外展45°,身体放松,右上肢血压计和心脏放在同一水平,手掌朝上。一般以测量右上肢为准。

●使用血压表前,检查血压表是否正常。如为汞柱血压表,充气前水银的平面应对准零。然后将袖囊平整地缠在上臂上(松紧要合适,不能过松与过紧),一般以伸进1指为宜。使袖囊下缘在肘窝内肱动脉搏动明显处之上2~3 cm。袖带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左手触摸患者桡动脉脉搏,右手持气囊注气至桡动脉博动消失后再继续充气,使水银柱再升高20~30 mmHg,然后左手将听诊器膜式件置于肘窝动脉最强处。也可束好袖囊之后,一开始就将听诊器膜式件置于肘窝动脉博动最强处,一边充气,一边听最后一个声响时,再继续充气,使水银柱再升高20~30 mmHg,开始放气放松气囊压力。

●仔细听诊,以每次心跳下降2 mmHg(以每秒2 mmHg速度为宜)均匀速度释放气囊,心律不快者更宜慢。当听到第1声响时,汞柱指示的刻度数字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松气袖压力,直至听到低沉或减弱的高音(也有变调/变音),此即为舒张压。也有人认为连续放气到声音消失为舒张压(WHO规定,以动脉搏动音消失,作为判断舒张压的标志),这比动脉内直接测压法低5 mmHg。如果以变音为标志,则比动脉内直接测压法高7~10 mmHg。测儿童血压时,则以声音完全消失作为舒张压更为合适。继续放气到零。

●如果考虑到测血压不准可以再测1次,但要间隔30~60 s。也有以同样方法测定2次,间隔约1 min,取平均值为血压值。

●如果用听诊器法测量血压有一定困难,可用手摸桡动脉法。随着气囊放气袖带压力下降,水银柱亦下降,当触到第1个脉搏搏动时,水银柱刻度所标志的压力即为收缩压,但通常比听诊法略低。触诊法难以判断舒张压。

●下肢血压的测量宜采取俯卧位或仰卧位略屈膝,袖带缠在股下部,下缘离开腘窝动脉搏动明显处3~5 cm,听诊器膜式件至腘动脉搏动最强处。其余操作步骤如测上肢血压一样。

测量血压的5个注意事项

第一,测血压前患者要处于安静状态;饭后,膀胱充盈,紧张有便意,频繁恶心、呃逆都可能影响血压,患者握拳、脚踏地、憋气、站立也会影响血压准确性。

第二,袖带宽窄要适宜,过窄则测出血压偏高。成人袖带宽度一般应为12~14 cm,儿童袖带一般为8 cm。

第三,血压表水银柱不可倾斜,且医生视线要与水银柱垂直,否则影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第四,袖带气体不可放得过快,否则会影响血压读数,尤其是对于心律不齐者。放气时要使水银柱缓慢下降,速度以每秒下降4 mmHg左右为宜。

第五,在测血压中若听到声音强弱不等、节律不等,要想到心律不齐,应与作心电图,以了解心律情况。当测血压时发现一侧血压低,要对另一侧血压进行监测;当血压正常时要询问是否在服用降压药。

链接:关于动态血压监测

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可得到如下参数:24 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工作时间平均血压、每小时平均血压、频率趋势图、血压升高所占比例等参数。从而具有以下意义:可较全面地了解血压水平,昼夜节律状况,血压变化规律;有利于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有利于对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有利于对降压药物进行科学选择,并观察药物效果,以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有利于对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跟踪观察,从而制定干预措施;有利于对高血压预后进行评估。

正常值

动态血压监测的正常值如下:24 h平均值<130/80 mmHg;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 mmHg;夜间血压平均值<125/75 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值低10%~15%。

注意事项

①测量应使用经验证合格的动态血压仪,按设定的间隔时间,24 h连续地记录血压。一般设白昼时间为6:00~22:00,每15min或20 min测血压1次;晚间为22:00~次日6:00,每30 min记录1次。

②测血压时受试者上臂要保持伸展和静止状态。

③指导受试者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④如受试者首次检查由于伪迹较多,而使读数<80%的预期值,应再次测量。

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刘凤奎

关键词: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