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诊疗 > 文章详情

可笑可悲,输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造成误诊误治!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转载自:原创 2023年01月10日 16:28 1428 阅读

案例介绍

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末,有1例45岁的女性患者因在当地诊断为“右侧肺癌”来诊。患者自己带来的X线胸片及CT片均显示右肺下叶有大块阴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鉴于影像学资料,我们对于诊断产生疑惑,遂收入院诊治。

在住院时,患者的病史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患者告诉我们,在半年前她很健康,无任何不适,但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液黏稠度”过高。当地医生说,这种病需要输液治疗,可以把黏稠度降下来,但需要长时间治疗,每周3次输液,大约连续3个月才可治好。当她输液治疗2个月后,就出现咳嗽、咳痰,做X线胸片检查医生说得“肺炎”了。后开始在输液中加抗生素治疗,越治越不好,且发热、咳嗽更重,抗生素由“先锋”头孢一代、二代到三代全都用了,2个多月后咳嗽更加严重,发热不退。又拍胸片和CT检查后医生说“右肺有肺癌了”,就这样来就诊。

根据病史,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全身检查,结合X线胸片和CT影像分析,考虑诊断肺癌临床佐证不充分,而是否有真菌感染应该放在首位。经过咽拭子涂片和血找真菌检查得到阳性结果,证实了肺部阴影为真菌感染,经过4周抗真菌治疗,体温正常,肺阴影消退,而后患者治愈出院。

分析

无知、无畏,致使患者一再误治

本病例是一个健康人,因为在体检时发现血液黏稠度过高,从而在纠正黏稠度过高的一系列“治疗”中将健康人变成患者。关键问题是用输液来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思维是非科学逻辑,但目前这种非科学逻辑思维方法却相当普遍,也是临床上存在的极其严重的误区。其根源就是把具有生理生化代谢进程的生命体看作无生命的物体,把体液组织细胞的复杂代谢过程看成机械简单的物理现象,用输入晶体液来稀释血液黏稠度,这是多么简单而幼稚的低级错误,然而就是这样明显的低级错误却在临床上广泛存在。

如果说无知、想当然,尚有情可原,若另有所图则是人性道德的悲哀。患者并不知情,而且以极大的信任接受这“好心人”的治疗。这个患者遵照医嘱每周3次连续2个月输液,使患者肺功能不能承受大量液体负担而产生肺水肿继发炎症过程,让一个健康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本例患者由于输液导致肺炎时,仍旧没有忘记输液,只不过在液体中加入抗生素,并让抗生素逐代升级。由于广谱抗生素大量并长期应用,最后导致真菌感染。这又是一个误区,即滥用抗生素的后果,让患者又付出肺部真菌感染的代价。

患者的肺炎是无临床指征输液造成肺水肿,继而发生炎症造成的。临床医生必须掌握输液治疗的临床指征,不能随意给患者输液。而目前在社会上有很多医疗机构就是以输液为治疗手段,无论任何情况,无论什么病,都一概给予输液,这又是个医疗误区,也可以说是怪象或乱象。这样的行为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身体伤害,使一个健康人变成真正的患者。

本病例典型的病史清楚地告诉我们,肺部阴影是来自输液所致肺炎的表现,而我们的医生不去探寻这个明确的病史而仅凭X线胸片及CT影像就断然诊断为肺癌,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导致患者和家属带着这些恐惧和压力到处寻医,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如果医生能够详细地了解并思考发病过程,这种错误诊断是不会发生的。

思维局限,让患者一再误诊

本文初诊医生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医生的临床思维,目前有些医生的思维非常单调狭窄,缺乏开阔性。这例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为什么不思考一下真菌感染的问题?不去想,更不去证实。当前抗生素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非常普遍,尽管各医疗体系都在各自的学术讲座中,每年都安排一个共同的题目——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的同行们照样滥用,致使真菌感染在不断上升,而医生却不去真正思考这个问题,从而使真菌感染患者延误诊断,甚至误诊肿瘤而造成多方面损失。

本例患者即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也告诉我们在应用抗生素时,尤其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一定要警惕真菌感染,千万不要因为医疗上的失误让患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 李伟生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基层医院糖尿病常见不合理处方举隅
2023年01月23日 14:50
1912 阅读
老年人合理用药
2023年01月09日 15:17
860 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