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5年10月21日 15:31 1388 阅读在面对失眠问题时,很多人选择了属于保健食品而非药品的褪黑素,将其视为一种安全、温和的助眠选择。但褪黑素并非万能,用不对可能适得其反。
什么是褪黑素?
褪黑素本质上是人体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核心作用是向身体传递“夜晚来临”的信号,从而调节生物钟。
它并不直接强制催眠,而是通过调整内在的节律来间接、温和地促进睡眠。因此,它更像是一位“报时员”,帮助身体识别并适应正确的入睡时间[1]。
错用褪黑素,越吃越清醒
基于褪黑素的功能不难理解,褪黑素主要适用于本身睡眠能力无碍,但节律紊乱的人群。例如,需要调整作息的夜猫子或倒班工作者[2]。同时也适用于褪黑素分泌不足的老年人。
然而,对于多数睡眠障碍患者,错用褪黑素就非常普遍:比如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或由其他疾病引发的失眠,褪黑素往往效果甚微。
也会有一些并非因为褪黑素分泌不足导致睡眠障碍的人表示自己服用褪黑素之后,睡眠有了明显的改善。这是因为失眠是一种与心理作用密切相关的疾病,临床研究中,哪怕是给患者服用完全没有实际药物成分的淀粉片,也能观察到明显的睡眠改善,这就是“安慰剂效应”,并非药物实际疗效,对于这类人群而言褪黑素的睡眠改善作用大抵建立在安慰剂效应之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若盲目使用褪黑素,可能会反而导致人体自然分泌褪黑素的能力受到影响,[1]可能适得其反,出现“越吃越清醒”的窘境。
正确看待失眠药物治疗
因此,对于长期失眠患者,接受正确的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大家也不应该妖魔化“安眠药”,许多新类型的失眠治疗药物,实际上药物依赖性非常低,例如近年上市的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莱博雷生,就具有极低的药物成瘾性,无药物依赖与日间残留效应[3-5]。
与褪黑素间接“报时”的机制不同,莱博雷生能够直接作用于维持清醒的核心通路——通过阻断“食欲素”这种神经递质,精准地“关闭”清醒信号。正是这种根本作用机制的不同,使莱博雷生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覆盖褪黑素无法解决的失眠类型。它不仅帮助入睡,更能够维持睡眠、提高睡眠效率,尤其适合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或尝试褪黑素低效的人群。
尽管莱博雷生安全且适用范围更广,但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对于长期服用其他传统安眠药的患者来说,需要遵照“每周减少四分之一剂量同时服用莱博雷生”的原则进行换药。
参考文献
1. Comai S, Gobbi G. Melatonin, Melatonin Receptors and Sleep: Moving Beyond Traditional Views. J Pineal Res. 2024;76(7):e13011. doi:10.1111/jpi.13011
2.Zisapel N.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 of melatonin in human sleep, circadian rhythms and their regulation. Br J Pharmacol. 2018;175(16):3190-3199. doi:10.1111/bph.14116
3. Kushida CA, et al. Sleep Med. 2025;127:170-177.
4. Kärppä M, et al. Sleep. 2020;43(9):zsaa123.
5. Jane Yardley, et al. Sleep Med. 2021 Apr;80:333-34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