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立红 2023年09月15日 09:26 3767 阅读
时下已经进入秋季,气温开始下降,人体易患疾病除了呼吸道疾病外,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秋季腹泻”,也就是“轮状病毒”腹泻每年这个季节都会登场。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我国5岁以下儿童多见,其中6~24个月龄婴幼儿最为常见。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秋季腹泻。常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惊厥、电解质紊乱的表现。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中毒为主,及时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起到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秋季腹泻属于中医“泄泻”病的范畴。而且根据发病季节气候特点和发病变现主要考虑患者脾虚为本,感受风、寒、湿邪所致。但是根据患儿自身体质和饮食因素影响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因此所选中成药也不一样。下面简单介绍秋季腹泻不同证型常用的一些中成药。
寒湿泄泻
感受寒湿邪导致的秋季腹泻应该属于常见的证型。本类常用藿香正气散类药物。
藿香正气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文:治疗伤寒头疼,憎寒壮热,……反胃呕恶,气泄霍乱,……山岚瘴气,……并宜治之。
组方:藿香、半夏曲、陈皮、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白术、姜厚朴、苦桔梗、甘草。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临床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胸膈瞒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
舌象:舌苔白腻。临床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从藿香正气散的主治功能看,对“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性腹泻的症状颇为相符。完全可以选用,尤其早期以感受寒湿邪服用疗效更佳。现代有藿香正气颗粒、胶囊、软胶囊、口服液、滴丸等多种剂型可供选用。
类似的功效的药物有不换金正气散、保济丸、午时茶颗粒等。
湿热泄泻
湿热泄泻可以选用葛根芩连汤类药物。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下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芩连汤主之。”
葛根芩连汤为表里双解剂,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主治协热下利。症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当秋季腹泻证属湿热型,主要表现为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可以选用葛根芩连汤。现代有中成药葛根芩连片、葛根芩连口服液。
类似功效的有双苓止泄口服液、枫蓼肠胃康片(颗粒)、肠炎宁片等。
伤食泄泻
伤食泄泻容易出现呕吐、泄泻,可以选用保和(丸)颗粒。
保和丸出自元·朱震亨《丹溪心法》,书中记载:保和丸,治一切食积。保和丸(颗粒)由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菜藤子(炒)、麦芽(炒)组成。
功效:消食,导滞,和胃。
食积停滞引起的腹泻,症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或有呕吐,腹泻夹有乳凝块、气味酸臭,或如败卵,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对于有食积内停的患儿患秋季腹泻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消食化积的治疗。
伤食引起的吐、泻,治疗重在消积化滞,所以可用保和丸(颗粒)治疗。同类型的药还有健儿消食口服液、肥儿糖浆等可供选用。
脾虚泄泻
脾虚泄泻的患者多见于体质较弱的患儿,可以用参苓白术丸(散)。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炒)、莲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组成,上药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现代生产成药有散剂和丸剂,方便携带和服用。
参苓白术散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治疗脾虚湿盛证,症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者。
中医认为,泄不离脾,脾虚不能健运升清则发为腹泻,参苓白术散功能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恰合病机。
同类型药还有四君子颗粒、醒脾养儿颗粒、小建中合剂等。
总 结
以上是秋季腹泻常用中成药的选用方案,根据不同证型和表现可以单独选用或者联合使用,但是治疗秋季腹泻需要谨防治疗误区。
比如临床发现一些患者在服用泻立停、肠炎宁等药物后效果并不好,甚至加重,其实这是走入了治疗误区。
如泻立停里面含有抗生素,对轮状病毒不起作用。而肠炎宁排毒杀菌,清热解毒。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如果是感受寒湿泄泻不合适。
还应当注意的是,秋季腹泻属于暴泻,因感染外邪所致。中医治疗主张祛邪外出,正所谓“邪去正自安”。所以急性期中药不宜用补涩药物或者西医的止泻药物如复方地芬诺酯片等,以免闭门留寇。这与西医的对抗(杀病毒、杀细菌等)疗法明显不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