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风采 > 文章详情

陈诚:传承与开拓并举,做好全流程健康服务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3年05月15日 16:11 6637 阅读

宁波市海曙区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前身为西门医院,始建于1981年。近年来,中心领导班子带领员工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心文化,通过不断创新家医签约服务,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推进医养护三联动,开设特色健康教育媒体矩阵等多项有力举措,努力整合医疗资源,打造社区卫生闭环服务新模式,使辖区居民切实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健康全流程服务,健康获得感大大增强。中心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优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机构”等系列荣誉,成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浙江省家医签约培训基地等多个挂牌培训基地,于2021年成功创建社区医院。

二十余载不懈探索,医康养服务走出新路子

推进医养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截至目前,中心的医养结合服务探索已开展20余年,形成了4种代表性的医康养服务模式:一是住院医养服务模式。疫情前,中心接受医养服务的住院患者为30~50人/月。二是家庭病床服务模式。依托市医保相关政策支持,中心专门成立了家庭病床科,将肿瘤晚期、脑卒中后遗症、心衰等不符合普通住院治疗标准的患者纳入家庭病床服务范围,医护团队每周为其提供2~3次上门服务。三是养老机构内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中心通过与周边养老机构签约合作,为机构内老年人送医上门,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支撑。四是线上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居家养老人群可通过宁波云医院平台提交“健康服务订单”,中心接单后及时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评估与诊疗服务。“未来养老的主体在家庭,社区医康养工作还需要更多政策支持、技术支撑及多方面的协同。”中心副主任陈诚表示。

打造三级云诊室服务体系,做实家医签约服务

以院内公卫、中医中药、护理等专业团队及医联体专家团队为专业支撑,依托信息化技术平台,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高效率的“组团式”家庭医生服务。基于宁波市云医院平台,中心搭建了一套“服务站-社区基层云诊室-云医院专家支持体系”的三级云诊室服务体系,优先为签约居民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周期无缝化对接。签约居民可直接在平台预约就诊医联体上级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大大缩减了就诊时间。对于中心无法解决的疾病问题,则通过平台直接进行患者的上转和下转。2021年共上转3 281人,下转7人,累计为4 356人提供云诊室线上服务。

做实做优家医签约服务,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陈诚介绍,中心多年来将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放在首位,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贯穿招录、培训、晋升等各环节,通过为员工提供短期进修、医联体专家帮扶带、协议式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远程网络协同提供支持和指导,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综合服务能力。

“两微三视”,刮起“硬核”新媒体科普风

秉承疾病三级预防理念,中心十分重视社区健康教育,线上线下合力传播“大健康”理念。除了开展线下健康教育外,经过3年的建设,还初步打造了由微博、微信公众号和《街头巷尾话健康》《党员说》《阿拉爱健康》三档视频栏目组成的“两微三视”健康教育媒体矩阵,联合多个科普平台刮起了一股硬核新媒体科普风,节目累计受众超过40万,单期节目平均点播达3.6万次,多次获健康中国、省级及市级学习强国等平台刊发推广,《街头巷尾话健康》栏目获得市科技局项目立项,成为市健康教育科普品牌。

15年里,陈诚历经骨科、全科临床和医院管理多个岗位,一直坚持以实践为基础,探索中心的管理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过往的荣誉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和鞭策。”陈诚告诉本刊记者。目前中心面临资源整合、软硬件建设等局限,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但全体员工不会停下脚步,将锚定二级医疗机构建设目标,以社区医院发展平台为契机,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硬件改造,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为全区三级医疗网络建设作出贡献。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评论 3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