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立于2007年的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辖区17万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始终秉承“爱心、和谐、品质、卓越”的理念,以“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优质便捷、综合服务”为工作方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中心连续多年获得“嘉定区文明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6年成功创建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18年成功创建成为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就在不久前,中心再获殊荣——被评为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中心主任盛飞带领全院职工无数个日夜冲锋在战“疫”前线,用职业精神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以精准的科学方法阻隔病毒肆虐换来的。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领导干部,盛飞主任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管理、协调工作的同时,他也深入一线执行多项任务,践行了一名党员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的初心使命。
驻守一线,主动作为显担当
“我们完成57.5万人次高速道口测温,1.1万余名居民上门居家观察排摸,1 000多名返沪人员集中隔离,我将继续和大家一起坚守到疫情防控工作胜利的那一刻!”在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当天,盛飞主任把亲手写的一封感谢信送到全体员工手中,字字句句承载着对抗疫胜利的坚定和对员工的敬意。
自1月24日接到驻守高速道口的医学检查工作任务后,本着“守一道门,护一城人”的初心,盛飞主任迅速组织开展道口检测流程培训,号召医务人员加入应急队伍,对所有车辆人员进行测量体温、重点地区人员核查登记信息等,24小时轮岗持续值守。大年三十晚上,本该是团圆吃年夜饭的日子,盛飞主任和医务人员一起坚守在道口检疫第一线,以道口“守门人”的身份度过了特殊的守岁时光,医务人员年夜饭一碗泡面成为最珍贵的回忆。中心于3月21日圆满完成道口值守任务,累计测温57.5万人次。
中心承担着南翔镇39个村、居委的居家隔离观察工作,面对居民住得比较分散,工作半径大,盛飞主任创新设计了疫情防控图,组建了11支“疫情防控小组”,形成“家庭医生团队+村工作人员+民警+志愿者”四方联动模式,对重点人员上门逐一排摸做好健康观察,为居民健康把好第一道“安全门”,截至7月底,中心累计完成医学观察11 267名居民。
与此同时,中心还承担着驻守集中隔离点的任务。据了解,从2月25日开始,中心派人轮流驻守在嘉定集中隔离点,为1 000余名集中隔离人员提供24小时隔离观察、生活服务、心理疏导、安全管理等服务,以专业化的医学观察和人性化的温情服务,成为集中隔离群众可依靠、可信赖的“家人”。盛飞主任每天早出晚归来回奔波于中心和集中隔离点,家里老人无法照料,女儿面临中考学习生活也无法照看,但他们都默默支持着他的工作,成为了他最坚强的后盾。
同心抗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打烊”
近年来,中心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扩大家庭医生式服务影响力,逐步实现“让医生走进家庭,让家庭拥有医生”的目标。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心家庭医生首先发挥疫情防控“宣传兵”作用:向辖区居民宣传防控新冠肺炎方法措施,比如生活方式指导、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使用体温计等;其次还承担着“守护者”的工作,负责全镇39个村、居委的居家隔离观察工作,对从重点国家和地区回沪人员进行测量体温、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每天追踪记录居家隔离人员身体状况,解答疫情防控知识并进行心理疏导。第三,扮演“守门人”的角色,负责入沪道口值守和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工作。自接到驻守入市境道路安亭站的筛查工作任务后,中心迅速组织开展道口检测流程培训,家庭医生积极报名加入,对所有车辆人员进行测量体温、重点地区人员核查登记信息等,24小时轮岗持续值守。
疫情期间,对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门诊慢性病患者,中心可开具三个月用量的药品,并提供电话咨询、上门服务和代配药服务。除此之外,中心申请了“互联网诊疗”服务,通过健康云APP,实现居民和家庭医生的远程服务,居民可以在预约的时间段内跟家庭医生进行健康咨询,在线挂号就诊,快捷支付,药品快递到家。家庭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体检信息,在线给出健康管理意见,指导患者就诊。这样既满足了农村居民就医需求,也降低了医院人员集聚风险。
说起中心下一步的工作规划,盛飞主任表示,中心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将以提升居民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做好1个中心、8个服务站的同质化、规范化服务,解决百姓基本就医需求,实现“15分钟就医圈”;借助优势资源,培养和中心发展相匹配的全科人才队伍,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打造慢病管理中心,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优势,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基层医防融合服务模式,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