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儿疾病 > 文章详情

可以导致儿童药物性耳聋的药物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3年01月15日 16:40 4308 阅读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透露,我国<7 岁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40%。迄今为止,已发现耳毒性药物达100多种,因此对药物性耳聋应引起高度重视。

氨基糖苷类

在我国,由于误用或滥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位于国内药物致聋的首位,是最重要、最常见的药物致聋原因,并逐渐发展成为导致新生儿先天和后天性耳聋以及成人耳聋的各种致聋因素之首。

妊娠哺乳期妇女注射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致新生儿听觉受损,应禁用。

有肾功能损害、同时合用其他耳毒性药物、长期用药(>10 天)以及1 天剂量>3 mg/kg 者更易发生耳毒性,故条件许可应监测血药浓度。

β-内酰胺类

有资料表明,氨苄青霉素、氯唑青霉素、苯乙青霉素、苯丙青霉素等青霉素类以及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头孢菌素类也具有耳鸣或听力减退的不良反应,尤其对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通常停药后症状即可缓解。

四环素类

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及半合成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等)。研究表明,四环素类药物产生耳毒性的剂量依赖性非常明显。例如:米诺环素大剂量用药可引起前庭功能紊乱,呈剂量依赖性,女性比男性多见,老年人较年轻人多见。表现为眩晕、耳鸣、共济失调、恶心、呕吐等,一般停药24~48 小时后可恢复。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引起耳鸣和听觉障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静脉给药时更易发生,停药或减量可恢复。如琥乙红霉素,能产生剂量依赖性的、可逆的双侧听力损害,通常还伴有耳鸣。有患者服用阿奇霉素曾出现听力损害,包括听力丧失、耳鸣和(或)耳聋,与大剂量使用本药有关,但大多可逆。

糖肽类

如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具有一定肾、耳毒性,大剂量和长时间应用时尤易发生,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耳鸣、不可逆的听力损害。如万古霉素可出现耳鸣或耳部饱胀感、听力减退甚至缺失、听神经损害等。在大剂量(通常血药浓度>60 mg/L)、长时间、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时尤易发生。

氟喹诺酮类

氟喹诺酮类是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人工合成抗菌药,口服或静滴给药均有耳毒性的报道。停药后,症状多见缓解或消失。

抗霉菌药物

如灰黄霉素,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导致耳鸣、耳聋,停药后症状多可消失,致耳聋机制尚不清楚。

其他耳毒性抗菌药物

多黏菌素、氯霉素、异烟肼、甲硝唑等在临床应用时都有产生耳毒性的报道。如氯霉素全身应用具有耳毒性作用,局部滴耳可引起听力下降。多黏菌素可引起前庭损害,有时可有耳鸣,但无听觉损害,这类神经症状容易在鞘内注射较大剂量时出现,停药后缓解。

药物性耳聋一旦形成很难治疗

治疗药物性耳聋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在听力下降、耳聋发生以前,一般会有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在应用耳毒性药物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这类症状,要及时停药,尽早给予适当的治疗。

在西药方面,可以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改善微循环;使用维生素类药物及微量元素等,以增强听神经的营养,促进耳毒性药物在体内的解毒、排出。针对耳毒性抗生素使内耳的毛细胞代谢障碍这一特点,治疗多采用改善细胞代谢、供给能量和促进细胞氧化还原的药物,如ATP、辅酶A、维生素C、细胞色素C等。此外,还可应用维生素A、维生素B族、复方丹参等,在早期可挽救一部分变性的毛细胞,使其恢复活性。有条件的也可用高压氧治疗。

在中医中药方面,许多学者报告金银花、黄精、骨碎补、甘草等对药物有解毒的作用,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解毒通窍、养血平肝、清肝泻火、补肾益气、补脾活血、补肾健脾、健脾平肝、宣肺益气等方剂,对一些患者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重度听力损失可佩戴助听器及语言康复训练,对于极重度或者全聋患者早期植入人工耳蜗。

作者

河北燕达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王玎 张丁宁 孙进军 杨翠芳 厉萍

关键词: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儿童烫伤家庭处理最常见的3个误区
2023年01月26日 18:06
1245 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