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迹象。全国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的波动状态。特别是4月上旬的疫情降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针对 “五一”假期人员聚集较多,会不会引发疫情传播,贺青华介绍 “五一”假期人员大规模的流动可能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但是造成规模性疫情传播的可能性小,各地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假期正常出行需求保障,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建议大家“五一”出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方面是要加强出行或者旅途中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发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感冒症状时,应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和自我抗原检测,避免带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形势,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准备工作。在旅途中,做好个人自我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针对“五一”节假日期间发热门诊的开设情况及药物储备、人员培训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春季是甲流、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这些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也包括新冠病毒感染也处于零星散发的状态。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活动增多,因此我们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分析,做好有关医疗救治的准备工作。
第一,加强发热门诊和救治床位的准备。我们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应设尽设。同时,也要做好医疗资源特别是救治床位和设备设施的准备。我们一直在坚持对二级以上医院的发热门诊,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诊室,以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普通门急诊的就诊情况进行日监测、日分析,以动态地了解相关信息,来掌握疫情的相关情况。
第二,加强药品设备等物资的准备工作。我们指导各地加强新冠感染相关药品、试剂、医疗设备等医疗物资的储备以及调配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对于重点的设备进行日调度,来保障医疗救治的需求。同时,我们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药品的过程当中,特别加强对一些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配备,另外也对基层急救车的配备做了进一步加强。
第三,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专家的会诊巡诊工作。对医务人员,我们持续进行诊疗方案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和同质化治疗水平。同时,我们建立了国家级专家的线上会诊和线下巡诊的工作机制,来指导基层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同质化的诊疗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