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章详情

破解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发展难题
转载自:健康报 2023年03月16日 18:13 3578 阅读

□ 甘戈  

乡村振兴,健康为基。乡村医疗卫生发展,事关亿万农民身体健康,事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局。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把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以基层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驱动,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为破解城乡卫生健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守护亿万农民健康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1年,我国农村户籍人口7.6亿、常住人口4.98亿,大量人口依然生活在农村。特别是当前农村青壮年人口外流,留守居民多为老幼妇残等疾病高发人群,农村医疗卫生需求更为集中。在我国,卫生健康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乡村发展不充分。为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农村卫生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意见》明确了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将乡村医疗卫生工作全面纳入乡村振兴全局安排。强化工作机制,细化实化各部门职责,建立督导评估机制,为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机制保障;围绕农村居民就近看好病和增进健康的新需求,系统谋划和整体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条件、人才队伍素质,全面增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这些措施的深入实施将为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夯实健康基础。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县域作为链接工农、融合城乡重要纽带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长期形成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为保障农村居民健康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分工不清、能力不强、效率不高、运行不畅等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坚持系统协同、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尤为关键。为此,《意见》进一步强调县域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服务整合协同。比如,强化县级医院龙头作用,发挥乡镇卫生院枢纽功能,筑牢村卫生室网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完善城乡协同、以城带乡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城市三级医院包县、二级医院包乡、乡镇卫生院包村工作机制,明确包联机构职责和任务清单,发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优势,带动健康乡村建设。  

破解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发展难题,需要守正创新,遵循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顺应乡村振兴发展新趋势。《意见》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驱动,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协同联动,创新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决破除束缚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要素活力和内生动力。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的要求,《意见》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着力破解当前我国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数量不足、能力不强、待遇偏低、“招不来、留不住”等难题。  

推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意见》的落地落细将会极大激发我国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活力、增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提升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健康支撑。

  (作者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