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详情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转载自:原创 2023年01月24日 12:17 1526 阅读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较好,但患者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发热等急性盆腔炎症,则不适宜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选方用药

中医药治疗目前主要有中药口服、中药塌渍及中药保留灌肠等方法。中药保留灌肠主要是将浓缩煎好的中药汤剂借助灌肠管将药物注入直肠,通过直肠吸收使盆腔内药物浓度升高,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原理主要与盆腔内的解剖关系有关,子宫前连膀胱、后连直肠,中药灌肠液灌入直肠,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入盆腔,减少了药物对人体胃肠道的刺激,避免了胃液及各种消化酶对灌肠液的破坏,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中药保留灌肠一般于月经干净后3 d开始治疗,连续用药2~3周为1个疗程,需连续用药3个疗程。

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液的选择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型选取不同的方剂。

湿热蕴结证主症

小腹疼痛,有灼热感或有积块,伴腰骶胀痛,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有臭味,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可采用丹参、桃仁、地龙、白术、红藤、鸡血藤、山药、败酱草等药物进行加减治疗。

气滞血瘀证主症

小腹或少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脘腹胀满,烦躁易怒,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可采用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川芎、当归、红花等药物加减治疗。

气虚血瘀证主症

小腹隐痛,喜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舌黯,苔薄白或边有瘀斑,脉沉弦或涩。临床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三棱、莪术、败酱草等药物治疗。

寒湿凝滞证主症

小腹冷痛,痛处不移,得温痛减,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腻,脉沉紧。临床可选用小茴香、延胡索、没药、川芎、干姜、肉桂、赤芍等药物治疗。

目前笔者所在单位中药保留灌肠常用药物,金银花30 g,败酱草30 g,土茯苓50 g,川楝子10 g,红藤20 g,延胡索10 g等,该中药保留灌肠方剂主要是针对湿热下注型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需要说明的是,中药保留灌肠药物比中药口服剂量要大一些。

灌肠治疗技术操作要精准

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侧卧位。一次性导尿管前端涂以润滑剂(肥皂水或液状石蜡均可)。

灌肠时臀部抬高>10 cm为宜,缓慢插入直肠10~15 cm以上,这样不仅对患者的肠黏膜创伤小,同时能使药液到达更深的部位。

将灌肠液100 mL温度控制在37~38℃,因为温度过高,会使患者感觉不适,甚至会导致肠黏膜损伤;温度过低则肠蠕动加快,可引起患者腹痛、排便,使药液在短时间内排出。

将一次性注射器的一端连于一次性导尿管外漏的一头,然后缓慢将药液注入患者肛门后取仰卧位休息,灌肠速度应以100 mL药液在7~10 min内滴完为宜,过快可使肠蠕动加快,药液难以保留。

灌肠后平躺至少30 min,灌肠液的保留最好>1 h,灌肠液在肠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告知患者治疗期间不能吃辛辣、油腻、生冷及热性的食物。

中药口服常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口服中药可以针对患者不同临床表现进行辨证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也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口服进行治疗,如笔者医院的院内制剂盆腔炎胶囊、妇炎泰颗粒、坤复康胶囊等。此外,还可以配合中药塌渍及可见光治疗。中药塌渍疗法是将特殊调剂的中药贴敷穴位,刺激经络穴位,使药物吸收,同时辅以局部热疗,可增加药物吸收速度,达到疏通气血、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一般连续用药2~3周为1个疗程,临床可根据患者症状进行检查,如进行妇科超声检查、妇科检查评定临床疗效。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外治法,不经过肝肾代谢,避免了长期用药对肝肾功能的损伤。临床上常见到患者经过几天的中药保留灌肠后小腹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者就自行中断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病情反复,所以还是至少要坚持1个疗程的治疗。如果1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小腹疼痛没有减轻或反而出现加重,那么就要看是否药物不对证或病情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结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较好,操作简单方便,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开展。但开展这类项目时要注意根据辨证选择相应的中药,规范操作。还要注意患者是否适宜于中药保留灌肠,如患者患有急慢性胃炎、肠炎或消化性溃疡及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者不适宜应用中药保留灌肠,妊娠期的妇女也不适用于中药保留灌肠。

作者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 王艳萍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李道本胃病临床经验
2023年01月23日 14:48
1879 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