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文章详情

夏天来了,警惕“花花公子热”

原创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2023年07月17日 10:32 1147 阅读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附属地坛医院   钱芳

2023年7月初,1位29岁的年轻姑娘到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住院。

我刚看见这女孩时,她躺着病床上,有点虚弱的样子,两眼肿肿的,快要眯成一条线样,脸圆圆胀胀的,浑身上下也是肿肿胀胀的,还有散在淡红色的皮疹。

“这是什么时候出的皮疹?”,我刚刚轻轻碰了一下姑娘的胳膊,姑娘突然“啊”的大叫一声,“好疼,大夫,别碰我!”,并且她下意识快速缩回的手臂。“大夫,我疼,全身都疼已经9天了!我自己都不敢碰自己!”

 “别急,别急,你先说说你生病大概有几天?”

“大夫,我病了已经9天了。9天前当时我还在新加坡,我突然觉得身上冷,有点打哆嗦,然后我感觉自己发烧了,一测体温快40℃,头痛,眼球疼,浑身都疼,疼的我不能下床”。

“你去看医生了吗?”

“当时没有,第2天,我还发烧,身上开始出现红色疹子,一开始是手臂,后来全身都有,全身疼的不行,我有点害怕了,才去当地诊所。”

“红色的疹子痒不痒?你碰到皮肤后,疹子颜色能不能变得淡一点?”

“疹子不痒,但是浑身疼,感觉脸部、双手、手足都开始肿胀,又疼又涨,疼的我不敢碰自己。我当时自己一个人在新加坡,心理很害怕,已经记不清疹子的颜色会不会变淡。”

这姑娘原来是在新加坡发病的,突发高热,周身疼痛,伴有皮疹,会不会是“登革热?”我突然灵机一动。

“姑娘,你别急,你在新加坡哪边就诊的医学资料带在身边吗?”

“我带来了,医生,稍等,我给您看一下”。姑娘缓缓的坐起来,略带尴尬的笑着说,“全身疼的我活动都有点受限了。”

“我来看看,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为2.1×10*9/L,下降了,血色素和血小板计数正常,肝功能提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都轻度升高”。这两张化验单都符合我的猜想。“还有其他的化验单吗?”

“哦,这还有一张”。

“Dengue NS1 Positive, Dengue IgM Positive”,我眼前一亮,“确诊了! ”原来,导致这位姑娘上述症状的“罪魁祸首”就是“登革热”。

进一步详细问病史,这位姑娘2年在新加坡工作,6月26日曾到马来西亚度假,在海滩被当地“花蚊子”叮咬双腿,共十余个“大包”,7月1日开始发病。

这位姑娘具有典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病原学支持,可以确诊登革热了。新加坡当地医生已经给患者对症退热、止痛药物口服治疗,姑娘在发病第5天体温恢复正常。但她周身关节、肌肉疼痛明显,特别骨盆及髋关节痛导致她下蹲费力,伴有周身肿胀,姑娘决定回国系统诊治。

入院后,复查患者血白细胞已恢复正常,肝功能仍轻度异常,颈部、腋窝、腹股沟超声提示有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其余检查均正常。经过应用保肝等对症治疗,患者水肿减轻,肌肉疼痛缓解,肝功能好转,病程第15天出院。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登革源于西班牙语单词“Dengue”,其原始含义是“装腔作势”。1779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次报道了登革热在人群中爆发,感染了登革热的人因关节肌肉疼痛出现“花花公子”那样扭捏夸张的姿势和步态,因此,登革热也曾被称为“花花公子热”或“断骨热”。

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流行,20世纪初才从南亚传入我国大陆,主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流行。

大多数人感染登革热病毒是无症状的或仅为轻微疾病,但偶尔会导致较严重的病例,甚至死亡。目前,WHO估计世界上约有一半的人口面临登革热的风险,每年约有1亿至4亿人感染,其中约50万例登革出血热,并造成约25000人死亡。

看了WHO报告的数据,大家可能才会明白,登革热可不是个“不起眼”的小病!登革热在我国被纳入的40种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接下来,大家一定想知道自己会不会面临感染登革热的风险?如何进行预防呢?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一下登革热的流行情况来判断自己感染登革热的风险。登革热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浙江等地区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雨季。近些年,登革热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不仅导致疫情地域范围逐渐扩大,而且传播的时间跨度也在向两端拉长,例如,海南从3月到12月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

登革病毒主要是通过雌性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由于这两种蚊子腿上都有白色的斑纹,所以也常常被人称作“花蚊子”。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感染病毒但不发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日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感染后经3~15日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然后,经过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出现登革疫情流行。

值得注意的是,伊蚊吸入带病毒血液后,登革病毒可以在唾腺和神经细胞内复制,使得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传染期可长达半年以上。

如果大家去登革热流行区旅游、出差,应该如何预防?

尽量穿长袖衣裤,将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的驱蚊剂喷洒在暴露的皮肤或是衣服上,尽可能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在室内使用蚊帐,蚊香等避免蚊虫叮咬的同时,使用电蚊拍及喷雾驱蚊器干掉他们!避免在“花蚊子”出没高峰时段(早晨、傍晚)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为突发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疼痛,乏力,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潜伏期3到15天,通常为5到8天。

如果在疫区被蚊子叮咬2周内出现发热以及上述症状,应警惕出现登革热发病可能,就诊时应主动向医生告知自己的旅居史及蚊虫叮咬史,有助于尽快确诊。

另外,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有慢性基础疾病人群以及既往曾经感染登革热的人群是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现严重腹痛、频繁呕吐、呕吐物带血等出血倾向、呼吸急促、烦躁或嗜睡等重症登革热的预警信号,请务必及时就医,早期识别、及时救治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暑期来临,希望朋友们在享受快乐旅行同时也要做好健康防护,务必远离“花花公子热”! 

图1病程  第1天 上肢肿胀伴充血性皮疹

图2 病程  第10天 上肢仍肿胀,皮疹消退     

关键词: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远离老年抑郁!
2023年10月25日 13:40
1578 阅读
都是“冰箱杀手”惹的祸
2023年07月22日 10:46
2372 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