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诊疗 > 文章详情

全科医生:架起患者与专科医生之间的桥梁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转载自:原创 2023年01月30日 16:57 1356 阅读

全科医生:架起患者与专科医生之间的桥梁

     -----从母亲的一场病说起

忘了谁说的,疾病可以让一个人成为哲学家。我不知是否如此,但我要说,当疾病降临到自己亲人身上时,说不定能成为半个哲学家。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正在外地快乐地旅行,妹妹打来电话,告诉我一个坏消息,母亲住院了,下了病危通知。

就在前一天晚上8点左右,母亲恶心呕吐不止,急忙去急诊。经过急诊科医生、消化内科医生、普外科医生积极诊治,确诊为“急性肠梗阻”。而后谈病情、手术签字等,凌晨5点入手术室。手术非常成功,手术也不大,为肠疝气造成的肠梗阻,并未造成肠坏死,休养几日即可出院。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们焦头烂额。

母亲去年曾有下肢浅静脉血栓,近一年从未诊治。这次手术后要求借此复查一下,结果为广泛深静脉新鲜血栓,立刻又下了病危通知。妹妹刚回到家又立即赶回医院,却找不到管床医生,被告知上手术了,其他大夫则不知情。妹妹后来说,左等右等终于等到大夫回来,又一次签完病危通知,大夫嘱咐母亲卧床休息,接着又匆匆会诊去了。

等我匆匆回京赶到医院时,母亲正在病床上发脾气,说不要带氧气面罩,带着憋得很;不要请护工,自己可以自理;大夫也见不到,每天只来一次,除了让躺着不准动,天天打肚皮针,其他什么也不管了。

作为一名医生,我自然知道母亲的危险,我告诉她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肺栓塞猝死,必须禁动。但母亲显然此时并没有把我当作医生,只是把我当女儿,完全没有把我的话当回事。两天后,母亲终于按捺不住,试图穿衣下床后出现胸闷,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4%,积极抢救症状稳定后,我对母亲发火了,“你想死吗?为什么不遵医嘱?”

对于母亲的治疗方案,我与专科医生反复沟通后决定不上滤网,保守治疗。母亲经过那件事后也不再抗拒,开始配合治疗,二周后终于出院,回家继续服用华法令治疗。

在母亲这次住院过程中,我不仅以医生更以患者家属的双重身份来审视、来反思,让我有了更多的体会。

一是专科医生“成”也其专,“败”也其专。专科医生的专业、敬业以及工作繁忙有目共睹,在医治母亲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急诊、普外、呼吸、血管外科等都是如此,令人感到敬佩,但也许正因为专科医生的专,使其眼中只有疾病而且是本专业的疾病,而非患者本身,甚至忽略了患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这无疑会让医患配合出现问题,影响诊治效果。

二是深刻体会到患者的无知与无助。很多患者不清楚自己疾病的性质、治疗方法等,无知导致恐惧,此时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特别是心理辅导)就会进一步加深其无助感。无知、无助可能导致患者胡思乱想,对本身正常的治疗产生抱怨,甚至出现偏执和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过激行为。

三是全科医生应该成为患者与专科医生之间的桥梁,真正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应该说,在母亲治病期间,我起到了全科医生的作用,比如与专科医生探讨治疗方案,向母亲解释疾病的性质、治疗方案、注意的问题等等,但向母亲发火只是身为女儿的本能,绝非一个医生的专业素质,这可能就是所谓“医不自治”吧。

患者与专科医生之间真的需要一个桥梁,使专科医生专致于其专,使患者不再孤独无助。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太多难处。比如,要有多少全科医生才能满足需求呢?即便看到了目标,可现实像一座大山横亘于前进的路上,令人唏嘘,但我们总要做点什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就以毛泽东这句诗作为这篇小文的结尾吧。

作者

尹朝霞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阿司匹林基层应用五大注意事项
2023年01月26日 14:31
1391 阅读
专家教你怎么看我国最新心衰指南
2023年01月05日 14:15
1285 阅读
治疗感冒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2023年01月01日 14:25
1362 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