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详情

高血压的辨证选方经验总结
中国社区医师官网 转载自:原创 2023年01月07日 15:38 2059 阅读

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回顾中国高血压的防治历史,中医药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意义。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与实验研究证据表明,中医药不仅能够降低血压、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部分研究更显示出其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高血压的辨证思路

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根据我们的经验,高血压病存在三大病机,即“火证”“饮证”和“虚证”。临床上,应“首辨虚实”,即首先要辨别患者是属于实证还是虚证。“次辨邪气性质”,即实证患者需辨别是火证为主,还是饮证为主。“三辨病位”,即在火证阶段要区分属于心、肝、胃、肠其中的一个病位还是多个病位同时为病;在饮证阶段要区分属于上焦、中焦还是下焦;在虚证阶段需要辨别是脾虚为主还是肾虚为主。当然,临床实际中,往往病情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虚实并见,需要综合分析,小心求证。

常见辨证误区

现今临床治疗高血压病,似乎已经形成一种认识误区,将西医的病名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简单对应,即认为高血压多属于“肝阳上亢”,进而多从“肝阳”、“肝风”进行论治。我们认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仅是高血压“火证”的某一特定阶段、特殊类型,除此之外,高血压中医证型还包括饮证、虚证。

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方剂选择

同时,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应根据“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对证选方用药,切忌“随意论治”“随症论治”,否则很可能贻误病情。

在火证阶段常用的经典名方包括: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建瓴汤、龙胆泻肝汤、羚角钩藤汤(肝火);黄连解毒汤、三黄泻心汤、栀子豉汤(心火);白虎汤、保和丸(胃火);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汤(肠火)。

在饮证阶段常用的经典名方包括:泽泻汤(上焦);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平胃散、温胆汤、小陷胸汤(中焦);五苓散、猪苓汤(下焦)。

在虚证阶段常用的经典名方包括: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脾虚);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肾气丸、真武汤(肾阳虚)。

值得注意的是,从靶向层次分析,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分别有针对症状、证候以及疾病这3个层次。即某些方药可以缓解高血压症状,而对证候、疾病疗效不足,治疗血压难控因素的方剂即为这一层次;部分方剂可以改善有效证候,但在降压上证据不足;而部分方剂具有降压作用,往往此类方剂兼有对证作用。

上述经典名方既包括对病方(如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建瓴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又包括对证方(如黄连解毒汤、三黄泻心汤、白虎汤、保和丸、大柴胡汤)和对症方(如栀子豉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汤)。

火证阶段四大常见证型及用方经验

火证属于实证、阳证。火性炎上,高血压患者出现的头晕、头痛部分与火证有关。根据疾病的病位,常见的证型包括心火亢盛证、肝火上炎证、胃火炽盛证、热结肠燥证等。值得注意的是,肝火上炎证、肝阳上亢证的辨证及治疗已经得到广泛认识,而对心火亢盛证、胃火炽盛证、热结肠燥证相对认识不足。

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证在高血压病中非常常见,临床多表现为头晕,面红目赤,精力旺盛,或困倦嗜睡,乏力,记忆力差,烦躁不安,心悸不宁,失眠多梦,口干欲冷饮,皮肤黏膜容易充血、出血,皮肤容易发红瘙痒,荨麻疹,湿疹,小便短黄,舌上、舌边溃疡,色赤疼痛,舌边尖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有力等。

选方一:黄连解毒汤是治疗心火亢盛证的代表性方剂。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4味药物组成,出自《外台秘要•崔氏方一十五首》。本方可以清心泻火解毒,主治火毒热盛证。“时疾(酷热),苦烦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是本方的辨证要点。本方证不仅在急性热病中可见,在慢性疾病的实热证阶段也可以见到。除高血压外,本方方证还常见于快速性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脑血管意外、脑外伤后遗症等。

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认为,本方可用于头脑清醒不能入睡,兴奋不衰,无故发怒,心情焦躁,似头昏眼花者,高血压或更年期障碍时之不眠症亦可用。汉方家大冢敬节运用本方的经验是“在高血压,头昏眼花,颜面潮红,不眠,情绪不舒等情况下,可本方加钩藤、黄芪、荠菜”。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临床也善用此方治疗高血压火毒内盛证。黄教授归纳总结的“黄连解毒汤体质”有助于本方的临床运用,即患者大多营养状况良好,面色潮红,脉搏实而有力,上腹部膨满或痞闷、按压有不适感,还伴有烦躁不安或失眠、精神亢奋,皮肤易出现瘙痒、湿疹等疾患,有出血史或出血倾向。

【笔者经验】笔者临证运用本方的辨证要点在于“红”“烦”“悸”“失眠”,只要符合上述指征,并且排除本方的禁忌证(如虚证、寒证),就可以考虑运用本方。另外,因本方证的病理机制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笔者又将黄连解毒汤称为“天然的交感神经抑制剂”。虽然本方降压、抗心律失常作用不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但是本方还具有调脂、抗炎、降糖等多种心血管药理作用。在合方运用上,本方常与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合用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功,实质即本方加大黄;与栀子豉汤(栀子、淡豆豉)合用以增强清热除烦安神之力,实质即本方加淡豆豉;与大柴胡汤合用以增强疏肝清肝,泻火通便之力。在随症加减上,本方常加天麻、钩藤以增强平肝潜阳、清利头目之功;加川芎、葛根以增强疏风活络,活血止痛之功。

选方二:心火亢盛兼见热结肠腑证可选择三黄泻心汤。三黄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3味药物组成,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本方可以泻火解毒,燥湿泄热,也是治疗高血压火热内盛的代表性方剂。“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即关脉浮大)”是为本方的辨证要点。因本方与黄连解毒汤均有黄连、黄芩这两味相同药物,因此其主治症与黄连解毒汤部分相似,即均可见到颜面潮红,目赤,口干口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心火亢盛证。不同的是,因本方中有大黄,患者腹胀、便秘症状突出。《餐英馆疗治杂话》中对本方应用指征记载值得参考,即“此方以心下痞,大便秘,上气为目的,并治一切上焦蓄热,或口舌生疮,或逆上,目赤者,皆应以大便秘为目的”。大冢敬节在其《汉方诊疗三十年》中也记载有运用本方的经验。“59岁妇女,患高血压已年久,前日起出现眩晕,头微动即恶心、呕吐与头重。颜面发热而潮红,足冷,耳鸣,大便2-3日未行,与三黄泻心汤,服用2周诸证消失。其后2年,又出现过同样症状,亦与三黄泻心汤奏效”。

【笔者经验】笔者临证运用本方的辨证要点在于“红”“烦”“悸”“便秘”。便秘是常见的血压难控因素。在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中,反复发作的顽固性便秘是导致血压波动的重要诱因,因此,通便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平稳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在高血压患者中,笔者但凡见到上述指征,即考虑于基本方中合用本方。

肝火上炎证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气郁结化火而成肝火上炎证,临床症见头晕胀痛,程度剧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失眠,恶梦纷纭,或胁肋灼痛,吐血、衄血,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肝火上炎日久,耗伤肝阴,而成肝阳上亢证,可见有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等阴虚征象。

选方:在本阶段可选择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建瓴汤、龙胆泻肝汤、羚角钩藤汤等方剂平肝清肝,熄风定眩,由于对此证的认识比较广泛,故不再赘述。

胃火炽盛证

胃火炽盛证一般不单独为患,常与其他火证证型合并出现。临床可见口干欲饮冷,口臭,齿衄,齿龈红肿疼痛,舌红,苔黄,脉洪数大。

选方:治疗本证常见的经典名方有白虎汤、保和丸。若症见面赤,口烦渴,欲饮冷水,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则可选白虎汤清胃降火。若症见口中秽浊,口臭,口干,不思饮食,腹胀,矢气臭则可选保和丸和胃清热。

热结肠燥证

热结肠燥证在高血压患者中较为常见,临床可见有大腹便便,腹胀腹痛,大便秘结,多日一行,排便时肛门剧痛,甚则面赤汗出,甚至有痔疮等慢性肛肠疾病病史,舌质红,苔黄,脉洪数。由于胃肠功能减弱,肠道传导失司,久久郁而化热,而形成热结肠燥证。本证型不仅在中年患者体质壮实的患者中常见,在老年患者中也不少见。值得注意的是,热结肠燥常与其他火证合并出现。

选方:治疗本证常见的经典名方包括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汤等。若症见往来寒热,心烦,胸胁苦满,口苦,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甚至呕不止,胃腹胀痛,腹部查体可见腹直肌紧张,按之胀痛加剧,大便久久不解,或大便稀溏,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则可选大柴胡汤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若症见往来寒热,口干口苦,胸胁苦满,腹胀,烦躁不安,甚至惊狂不定,时有谵语,汗出,心慌不宁,噩梦纷纭,则可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和解清热,镇惊安神;若仅见腹胀,大便不通,多日未行,属热结肠燥轻症,可选调胃承气汤以缓下热结;若症见便秘,口渴,舌干红,脉细数,证属热结阴亏,可选增液汤以增液润燥。

作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熊兴江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前列腺炎综合征调治医案2则
2023年01月24日 17:22
1717 阅读
小建中汤临床新用
2023年01月14日 17:47
8166 阅读
我用大青龙汤的故事
2023年01月01日 17:57
2851 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